欢迎访问:开云网页体育

热门产品

  • 探求防PM25线款最热销口罩横评
  • 2016-20年中國杯型口罩機市場远景及融資戰略咨詢報告
  • 我国杯型口罩商场剖析及竞赛战略研讨陈述
  • 现在N95一个涨到了5块5一个提价飞速你想买都买不到

联系我们

再见同济桥 串起常州历史碎片 迎新桥

2024-01-20 开云网页版登录平台

     

  非机动车和行人可从桥梁东侧的便桥通行,西侧便桥预计明年1月15日建成通行;机动车通行方式不变同济桥主桥梁的拆除,将于明年待周边管线拆改到位、交通疏解道路建成等配套条件成熟后实施中国江苏网12月11日讯 记者昨天从市铁路建设处获悉,为配合我市轨道交通建设,12月17日(下周三)开始,同济桥主桥两侧非机动车匝道桥及行人步行桥将拆除,同济桥主桥暂时不拆。届时,非机动车和行人可从桥梁东侧的便桥通行,过同济桥机动车通行方式保持不变。西侧便桥目前正在抓紧建设完善中,预计2015年1月15日建成通行。东西两侧便桥均为8米宽的平桥。

  根据《常州市志》记载,同济立交桥1993年5月28日开工建设,1994年6月1日建成通车,1993年7月1日同济老桥拆除。立交桥由运河桥、环抱桥、东、南、北引桥、东西自行车匝桥及人行踏步桥等10个分部工程组成,其中运河桥长103米、宽30.5米;环抱桥外径78米、宽16.5米。整个立交桥东西方向长640米,南北方向长940米,全桥总长2000米,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导云介绍,“因为地铁1号线的建设,必须要从桥下面穿过去,如果是从桥两边绕过去的话,同济桥这个站点就没办法设置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同济桥下部的桩基很深也很密集,最深的达49.8米,如果同济桥桥不改造,将影响地铁1号线区间施工。”

  据悉,同济桥改造工程内容有拆除现有同济立交桥并清除影响地铁施工的老桥桥桩,建设新桥,改造和平路和劳动路与桥梁连接部分道路,以及道路绿化和绿化恢复补建等。改造后的同济桥,将成为坡度较为平缓的五连拱拱桥,桥梁总长达86米,总宽为47.75米。整个桥梁的风格将与古运河旁边的环境相得益彰。

  考虑到目前已经临近春节,为保证节日期间的道路畅通,先拆除同济桥主桥两侧的非机动车匝道桥及行人步行桥,主要是为了配合过桥供水、燃气、供电、通信等主干管线的迁移,为今后主桥的拆除创造条件。同济桥主桥暂时不拆,因此近期机动车的通行并不可能会受到影响。

  记者了解到,同济桥主桥梁的拆除,将于明年待周边管线拆改到位、交通疏解道路建成等配套条件成熟后实施。

  常州文史专家陈伟堂介绍,德安桥的得名来源于近1100年前的德安门,位于和平南路(现在的和平中路),跨京杭大运河,明代成化五年(1469年)、清乾隆27年(1762年)重建。道光五年(1825年)时桥将圮,知县张世桐倡捐拆建,至八年(1828年)竣工,为石拱桥,桥型高峻。

  因德安桥高峻,不便交通,1934年春,在它的西侧又建起了一座三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桥梁,年底建成,这就是同济桥。

  同济桥位于德安桥的西首,跨京杭大运河。刚开始是德安桥的辅助桥,两座桥的间距只有10米不到。

  说起同济桥的建造,陈伟堂还讲了一则有趣的轶事。20世纪30年代常州实业家刘国钧的纺织业得到大发展,正欲扩大生产规模的大成一厂却陷入无地可扩的困境。但德安桥西的运河边却有一块埋葬着清凉寺历代僧人的坟地可通过,于是刘国钧就与清凉寺住持静波商量可否平坟。静波是一位高僧大德,他也看到由于德安桥太高峻,让城里要坐轿到清凉寺烧香的官宦和太太小姐们大感不便。为了方便城里人到庙里烧香,也为便于农民上城,静波希望刘国钧捐款造一座桥,以此作为交换条件同意刘国钧平坟扩建厂房。刘国钧同意了,于是他就与静波共同募集了10000多银元,终于建起了一座与德安桥平行的平桥。桥的得名有大成厂和清凉寺同舟共济之意,也有新建桥与德安桥同舟共济之意,故名同济桥。

  建成之后的同济桥,中孔间距9.7米,两侧的孔距6.1米,车行道4.6米,人行道各1米;U型的块石桥台,二柱式钢筋混凝土桥墩,主孔的梁底标高6.98米,中孔桥面标高7.93米。

  1972年,德安石桥拆除。同济桥也因为桥面狭窄不适应交通运输,决定改建,1972年12月建竣,仍旧以德安桥命名。1984年和平南路拓宽时,为便于通行,桥的西侧增设两座临时钢便桥。现在的同济桥立交桥是1994年在原来同济桥的原址上建成的。此后桥名也改回来,正式确定为同济桥。

  作为同济桥的结构设计者之一,冯正明对这座桥的感情比普通市民要来得更加深厚。

  1991年底,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刚工作没多久的冯正明就光荣地接过了同济桥结构设计的重任,“当时科班出身的人比较少,我因为是学这个专业的,所以有幸参与了同济桥的设计。”冯正明说,当时负责结构设计的主要有5个人,他负责主跨部分的设计工作,其余4人分别负责东西南北引桥的设计。

  据冯正明回忆,最早1989年的时候就开始做前期研究,当时有3座需要改造的桥:同济桥、怀德桥、广化桥。“那时正处在大运河整治阶段,按照对航道的要求,要从5级航道提高成4级航道,供500吨级的大船从长江驶入。当时3座桥的桥身都太矮,大船根本没办法通过,所以急需改造。而同济桥是3座桥当中最早接受改造的。”冯正明说。

  在此之前,常州从未有过立交桥。同济桥的改造,不仅使之成为排名前列座城市立交桥,也成为了排名前列座预应力连续箱梁桥(指桥梁没有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前,先对两端施加压力,使桥梁跨度更大、承载力更高)。加上经济条件局限、分析程序少,设计师们只能用一台在当时很珍贵的“PC/1500”便携式计算机。但是这种机器运行慢、输出慢,冯正明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们一群人前一天先把数据输进去,第二天再来看运算结果,再把结果进行人工整理和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工作持续了8个月左右,以现在计算机的水平估计只要一个月,”冯正明笑称。好在真正投入施工的时候,跟设计的具体方案基本一致,过程也很顺利,这也是让冯正明最欣慰也备感骄傲的地方。建成后,同济桥融合了三跨预应力连续箱梁、圆盘式结构、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等多种桥梁体系,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排名前列桥”。

  如今,冯正明已经从市政设施建设工程设计室的“毛头小伙”变成了市政设施建设工程设计院的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而当同济桥面临又一次改造,他的心情也是喜忧参半。忧的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的大工程就要拆除,内心有诸多不舍;喜的是,此次将同济桥改成平桥,顺应了现在的时代背景。“随着运河南移,航道也南移了,如今的同济桥已无了航道运行方面的要求,也用不着那么高了。另外老桥的拆除对周边景观和用地也有好处。”不过他还是遗憾地说,“一座体系那么多的桥,常州城里目前来讲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了。”

  “风筝、鸟鸣、花木、金鱼、胡琴、戏曲……”这些都是今年73岁的吴新华对陪伴他20多年的同济桥的记忆。

  桥的点点滴滴,他都记忆犹新,“同济桥是1994年竣工的,是常州排名前列座立交桥。”老吴说,之所以他能记得这么清楚,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的住所只有步行10分钟的路程,更多的是因为这座桥,在它建成之时就慢慢的变成了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吴新华说,同济桥建成之前的位置也有一座桥,叫做德安桥,无论是同济桥还是德安桥,这都是他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过去的德安桥,虽然过往的人不少,但一点也不热闹,对我们来说仅只是连接运河两岸的工具,而同济桥却完全不同了。”

  他回忆说,同济桥建成后,桥下有花园、食品店、服装店,还有花鸟市场,“桥下每天都人气旺盛,拉胡琴的、唱小曲的、聊天聚会的……当时同济桥已经成了我们附近居民的‘后花园’。”

  吴新华真正和同济桥每天“亲密接触”,是在他2002年从单位退休之后,往往每天都要有五分之一的时间在同济桥上度过。“上班时候还不特别觉得,退休后才发现这座桥真的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多。”

  吴新华退休后迷上了放风筝,同济桥桥头则成了他放风筝的好地方。“每天下午我都会去同济桥放风筝,特别是夏天,更是每天早晨3点多我就会去桥头放风筝。”久而久之,即便刮风下雨放不了风筝,他也习惯性地要到同济桥下去走两圈,无论是和其他人聊聊天,还是听听别人唱歌,他都觉得很有意思。

  从2002年到2008年期间,吴新华几乎每天都要去同济桥3次,“一次是放风筝、一次是去聊天听小曲,还有一次是陪孙女去的。”谈到陪伴孙女的时光,吴新华目光柔和了下来,“转盘下的花园,鱼缸里游弋的金鱼还有鸣叫的小鸟,这些都是我孙女的最爱。”他和记者说,在同济桥下,他陪伴孙女度过了7年的时光。如今他的孙女已经上初中,不再缠着他去同济桥下玩耍,但他每天傍晚依然会拉上老伴一起去桥下走走,“和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聊聊天、听听小曲、放放夜灯,这种生活还是很享受。”曾经,这里是城市和郊区的分界线岁的夏亦飞在同济桥社区工作,在同济桥建成的这20多年里,她从一个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同济桥始终是她的必经之路,家住清凉新村的她,见证了同济桥的发展。

  “现在我们清凉这里也是市区了,而在当时却不是。”十多年前,当时刚刚高中毕业的她进入了一家工厂工作,20多岁正是姑娘爱美的时候,所以进城去逛商场成了她每天4点下班后必做的一件事情,在当时的她看来,她已经无限接近城市,“过了这座桥,就不再是郊区,而是市区了。”当时,同济桥是许多人眼里城市和郊区的分界线。

  昨天得知同济桥东西两座非机动车匝道桥及行人步行桥几天后就要拆除的消息后,吴新华和夏亦飞都显得有一些伤感,“毕竟这座桥陪伴了我20多年,慢慢的变成了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总有一些留恋。”